分节阅读 51(2/2)
阿桂看着陈世青若有所悟的样子,继续的解释道:“陈大人,这些将士们,有的来自江苏,有的来自安徽,有的来自四川,有的来自辽东,有的来自京城,这一仗本身和他们无关,他们不必前来送死,但是,他们还是来了。”
“当然了,陈大人你可以说他们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他们是为国效命,这是他们当兵吃粮应该做的事情,可是,他们吃了云南的粮食了吗这才刚到云南来,还没有吃上云南的粮食,就要上战场,他们又为什么要来送死”
“陈大人今天打了他们,以后,谁来给你办事,谁来给你卖命陈大人吃的粮食,也是他们征集来的,他们是做了恶事,承担了恶名,最后的好处都让我们这些人所占据,但是如今陈大人,却居然反过来鞭打士卒,陈大人,你于心何忍呢”
陈世青在阿桂的训斥面前,无力的低下了头,看起来自己还是太年轻了,和在官场纵横了一生的国之栋梁大臣,堂堂的正一品大员,大学士阿桂比,差距还是太大了。
“陈大人,这打仗和治理江山不同,复杂的多啊”阿桂带有深意的拍了拍陈世青的肩膀。
陈世青这个年轻人,叫人看了喜欢,如此的年轻却能文能武,有勇有谋,而且还有一腔热血,任何一个官场前辈看了他,都不会讨厌他的。尤其是阿桂这样的大清股肱之臣,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就更加器重陈世青这样的人才,大清立国百年,幅员万里,有数亿子民,这样大的一个摊子,需要太多的人才来共同治理,陈世青,显然就是这个人。
“大人,属下年轻气盛,犯了错,还请大人原谅”陈世青惭愧的低下了头,看起来,自己需要跟阿桂去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幸亏是跟了阿桂,不然的话,这条弯路还不知道要走多久呢,有了阿桂,这一切的事情都瞬间的变得更加简单了许多。
“好,有这份认错的心就好,过来,看看这本册子。”阿桂一边说着一边走向了自己的书桌,拿出了一份文册,仍在了桌子上。
陈世青按照阿桂的指示,翻开了册子一看,差点没晕过去,全是繁体字,这认起来可是够头疼的。不过,好在清朝对于文字的字体和水平要求非常的严格,所以这文书看起来还不算是很累,要是换了是那些潦草字的话,陈世青直接就抓瞎了。
小时候,陈世青一直觉得清朝的专治非常的可怕,非常的可恨,现在看来,这种看似呆板的制度下,却有着太多太多的必然性。如果不是清朝的专治,他如何可以做到强力推进普通话和馆阁体,如果这两者失去了强力政府的推行,光是扯皮的事情就可以拖上好几年的功夫,那么大一统的格局和强国之梦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
现在看来,清朝政府的专治,应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
要是没有推广普通话,各地之间彼此连语言都不相通的话,中央政府一旦弱势,不再专治,那么谁还能保证这个各地风土人情大不相同的帝国,可以保持和平稳定,而不是内战频繁,各地纷纷自立呢
再说这个问题,其实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汉字,语言在各地各有不同的方言,并不能够彻底的解决问题,文字才是最根本的核心因素。那么文字如果不是严格的遵守统一的样式,和对毛笔字的水平有较高的要求,长期以往,则必然和拉丁文字母文字一样,延伸出许许多多的风门别类的旁支,为形成欧洲大陆那样分裂的统治格局,埋下了隐患,制造了可能。
大清帝国,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已经是极限,再想推动他的进步的话,你首先要能够理解这份专治背后的必须,而不是一味的喊打喊杀。
陈世青仔细的阅读着文册的内容,这文册上虽然都是繁体字,但是陈世青努力的辨认一下,还是不妨碍他阅读浏览的。只是,这文册的内容,让陈世青是越看越怕,越看越畏惧,最后他干脆流出了流汗。
什么时候,堂堂一个大清帝国,连区区三万人的大军出征都难以维持了这后勤的漏洞缺陷这么大,岂不是要让三军处在了崩溃的边缘了吗
“大人,这粮草缺口这么大,三军如何作战如今攻打孟养城的大战尽在眼前,一触即发,我们却居然还连基本的粮草都无法供应,这军靴,兵器的缺口也是如此之大,难道要让我们的僵尸赤身,赤手空拳的上战场吗”陈世青惊呼道。
堂堂的一个大国,中央之国,居然已经到了连基本的出征军饷,物资都筹措不及的地步了吗大厦将倾,谁才能力挽狂澜呢
一百零二章 认错
阿桂躺在自己的太师椅上,正在闭目养神,听到了陈世青的质问声之后,他闭着眼睛笑呵呵的说道:“怎么现在知道怕了吗就算是让三军将士都出去当兵痞,我也是根本凑不齐这么多的粮草啊要是等待朝廷的粮草运输过来,那我看着仗也不必打了,从江南调运粮食到云南,呵呵,这千里不运粮的道理都不懂了吗”
“可是,如果朝廷不从鱼米之乡江南调运粮食,这云南周围又有什么地方有这么多的粮食可以供应我们的前线使用呢”
物流问题陈世青不由得扼腕叹息,鸦片战争为什么会输,就是输在了一个物流问题上,实际上不只是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甲午战争等等,都是一个输法。
清朝有百万国防力量,虽然质素很低,但是拼消耗的话,就那几千英法联军,就算是人人都可以斩杀百人,也攻不进北京城里啊问题是,你能拿出多少军队来对付人家
大清帝国,说起来是幅员辽阔,亿兆子民,百万大军,其实那都是在账面上的数字而已,到了实际作战的事情,全都是一堆数字,一点意义都没有。
清朝从南方调兵勤王,耗费的时间比英国人从英伦三岛调集援军的速度,还要慢好几天,这样的一个后勤水平,你还打什么仗
近代以来的中国历次大战,看起来都是军队腐朽不堪,武器装备落后,人员素质低下,军队军心士气沉沦等等的缘故,实际上说白了还是一个国力问题。这样的一个物流水平,你还打什么仗,更可笑的是到了抗日战争的时候,这个物流水平,也仍然停留在乾隆时期差不多的水平上,当然拼不过现代化的国家日本了。
淮海战役怎么赢的老百姓的小车推出来的后勤的问题一解决,物流的问题一解决,我中华百万大军齐出,还能怕了个谁如果朝鲜战争不是因为后勤困难,也许韩国早就被推平了,朝鲜战争的困难说来说去,说什么装备问题,美军的强大等问题,美国的富裕先进等问题,其实说到底了最大的困难,还是一个后勤困难。
解决了后勤问题,万事皆备
当年的秦朝为什么要修建直道,驿道,修建隶属于朝廷用的高速公路,宽阔大道就是秦始皇很清楚,很明白,中央政府和地方的沟通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