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黑土地之恋 > 02章 五家口

02章 五家口(2/2)

目录

当人群经过这家门前时,一抬头,都愣住了:“呀这不是刘大人家的府灯吗怎么挂到这个破茅屋的门上了难道刘大人与这家妇姑还有什么瓜蔓子亲戚”

一传十,十传百

很快,村里人都知道这“蓬门荜户”并不简单了

左邻右舍纷纷提着礼物上门探问,儿子生前的亲朋好友也送来鸡蛋、小米等,接济产妇婆媳

就这样,婆、媳、孙三代,本来艰难无望的日子,又慢慢好过起来了。

据说,历史上的刘大人有一娇女嫁到了酉家村附近的一个什么村子,离娘家逄戈庄冒八十里地。

那个年代,没有大马路,走的全是阡陌交通的乡村小土道:二里路一道沟,五里路一个坎儿,八里路又一条河。在那个水脉充足的大清朝,一到梅雨季节,那水“晃晃”的,处处沟满壕平。

刘小姐回趟娘家不容易呀

天烘黑烘黑的就得出发,遇沟得绕远路,见壕得绕远路,过河还得绕远路。一路之上,又是过沟,又是趟河的,回到刘府,刘小姐的绣花鞋也脏了,红罗裙也湿了,天又烘黑烘黑的了

她提着脏鞋,拖着沉甸甸的百褶长裙,委委屈屈地来到老娘跟前,就是一通哭诉:“呜呜娘女儿好苦呀狠心的爹把我嫁得那么远,回趟儿娘家,那是两头儿不见太阳呀”

刘墉刘大人,啥啥都好,就是有一点儿怕老婆。

身家雄厚的刘夫人一瞪眼睛,刘大人赶紧下令家人:“去去快去在咱姑娘回家的必经之路上麻利地整修道路,遇沟搭小桥,遇河铺大桥”

家人得了严令,一个个脚打腚锤儿地跑着张罗去了

于是,酉家村地界上就平添了六座青石桥,分别是:“大桥口”、“二桥口”、“三桥口”、“四桥口”、“五桥口”和“六桥口”。

不过,二百七十多年过去了,这些未“勒石刻碑”的小桥,名字以讹传讹多次,竟成了现在的“大家口”、“二家口”、“三家口”、“四家口”、“五家口”和“六家口”。

不过,有的老人也说:酉家村的六座石桥是曹家沙岭子的一个大财主为发嫁独生女儿,图信方便而铺建的

当然,这个关于六石桥的传说还有好几个别的版本。

时过境迁,真正知情的人早已作古,悠人也只是道听途说,谨在此告诫读者:聪明的人啊,千万不要当真160420oshow7,,;手机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