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TXT全集下载_74(1/2)
王允本人并不排斥杨彪,但他们这么做有偷袭他的感觉,让他非常不舒服,这才来质问何颙。结果两人一见面就谈崩了。何颙坚持要求王允赦免西凉将士,以免引起猜疑,形势恶化。王允却认为何颙以布衣干涉朝政,又在背后耍弄阴谋,有失磊落。正说得火大,荀攸突然闯了进来,王允安排的几个警戒居然一点反应也没有,这让王允更有一种背后中刀的恐惧。
这些人看不起我。王允心中涌过一阵悲哀。他们只知道空守道义,却不知道权变。
王允一甩袖子,转身出门,门摔得山响,隔着老远都能听得到他的吼声:“走!”
何颙长叹一声,闭上了眼睛,鼻息粗重。荀攸赶到他身边,握着他的手。何颙的手又湿又冷,掌心有深深的掐痕,还有一截断甲。荀攸连忙拿来工具,帮何颙修剪指甲。这些事以前都是他做的,他出门大半个月,何颙的指甲又长了,而且甲面粗糙,有一条条的突起,如沟壑一般。
“公达,见过贾诩了?”
“见了,西凉将士戒心很重,他们不信任王司徒。”
“人无信不立。”
“不过他们阵脚已乱,也没有攻长安的胆气,就算是朝廷下了赦免诏书也不敢来长安。董卓生前曾经在并州征战多年,又做过河东太守,我觉得他们可能会北上并州,坐观时变。伯求先生,当务之急是稳住形势,不能让形势进一步恶化。”
何颙苦笑不已。“我一介布衣,请杨文先入朝与王子师抗衡,已是我的极限。公达,我心力已尽,余日无多。你还年轻,不要陪着我,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吧。以你的才智,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荀攸想了一会儿。“伯求先生,我送你回家吧。”
“我哪儿还有家?我的家被袁术毁了,被孙策毁了,我没有家了。”
“不会的,孙策夺的是先生的宅第和土地,他没有杀先生的家人。”
何颙转头看着荀攸,眼神惊讶。“你……怎么知道?”
荀攸就把这一路上和张辽交好的事说了一遍。徐荣战败,张辽辗转逃亡,他了解到了不少南阳的情况,虽然没有关于何颙家人的直接情况,但从孙策的一系列举动来看,何家的遭遇可能并不像何颙以为的那么惨烈,至少人应该还在。
何颙又惊又喜,过了片刻又心生疑惑,挣扎着坐了起来,紧紧握关荀攸的手。“公达,你想去投孙策吗?万万不可。以你的才干,大可去冀州投袁本初,他一定会重用你的。本初与我交好,我可以推荐你。”
荀攸摇摇头。“先生,我是担心贾诩会和孙策结盟。我想去看看孙策究竟是何等样人。”
“怎么可能?孙坚与西凉人数次大战,孙策又刚刚全歼两万多西凉将士,连徐荣都战殁了。段煨、李蒙等人无一生还,仇深似海,贾诩怎么可能和孙策结盟?”
荀攸不说话。何颙想了好一会儿,突然明白过来。“我明白了。如果朝廷不肯赦免他们,他们将腹背受敌,与孙策结盟可成合纵之势。哈,这是战国吗?孙家父子是虎,西凉将士是狼,虎狼联手,大汉危矣。公达,真要到了这一步,王子师就是大汉的罪人。公达,你可有破解之策?”
荀攸眼中露出一丝精光。“有,但是……只怕没人会采纳。”
“你且说来,王子师不听,我想办法请杨文先转告天子。”
“上策,请袁本初入朝主持朝政。”
何颙沉吟良久。“策是良策,只怕本初不肯。”
“中策,进杨文先为司空,与王子师一并主政,天子下诏赦免西凉将士,将他们一分为三,牛辅部驻并州,董越部归朱太尉,胡轸部归皇甫征西,挟之以攻战。再使刘益州东进,袁本初南下,四路进逼南阳,迫孙家父子移镇豫州,将荆州收入朝廷之手,守住长安门户。”
何颙微微颌首。“此策较稳妥,下策呢?”
“西凉将士据并州,孙家父子据荆州,先破袁本初。”
何颙眼神一闪,瞪了荀攸一眼,喝道:“乱策!”
荀攸笑而不语,只是笑容很苦涩。何颙也觉得语气过于严厉,他抱被而卧,权衡了一会儿。
“公达,你去找士孙君荣,将你的上中二策告诉他,请他以自己的名义转告王子师。然后我们去南阳,看看孙策究竟是何等样人。唉,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他比西凉人还要危险,不可不防啊。”
第320章 惺惺相惜
荀攸依何颙的吩咐,请见士孙瑞,将他的上中二策合盘托出。士孙瑞抚着胡须,想了半天,问荀攸说,为人设策,通常是上中下三策,你为什么只有两策?
荀攸说,既是下策,自然不可取,就不用说了。
士孙瑞更加好奇,坚请荀攸说说下策是什么。
荀攸不得已,说道,眼下长安最大的危机其实不是西凉人。西凉将士虽众,但是分驻三处,且没有了董卓这个主心骨之后互不服气,只是迫于生存压力才勉强团结起来。只要朝廷不逼他们,小施恩惠,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离心离德,互相攻斗。
当务之急是守住长安。而要守住长安,就要依赖吕布、曹操等武人。王允与吕布并力诛杀董卓,大事一成就对吕布不理不睬,这可不是好兆头。其实吕布等人非常想和士人结交,只要你们稍微对他们客气一点,他们就会感激涕零,敢不效死力?
士孙瑞听懂了荀攸的意思,答应一定想办法弥和王允和吕布的隔阂,笼络武人,一起为天子效力。
荀攸辞别了士孙瑞,又来到军营,请见曹操。
曹操正在操练人马,听说荀攸来访,他非常惊讶,亲自迎了出来,将荀攸请了进去。荀攸一边走一边看,对曹操的扎营练兵能力大加赞赏。曹操被他夸得既得意,又不好意思,眉开眼笑。两人到帐中入座,荀攸把他和贾诩见面的经过说了一遍,曹操抚着胡须点了点头,但是眼中看不出什么失落。
荀攸问道:“曹将军,我能问一句吗,你是怎么知道贾诩的?”
曹操笑道:“贾诩曾被举为孝廉,在宫中做过几年郎中,与我有一面之缘。”
荀攸哦了一声,没有再问。曹操见荀攸这副表情,又道:“公达不信我?”
“不敢。”
“哈哈,好了,换作我,我也不信。”曹操摆摆手。“公达,你听说过凉州名士阎忠吗?”
荀攸仔细想了想,还是没什么印象,只能摇头道:“不认识。”
“阎忠是凉州名士,自然不能和汝颍名士比,不过他在凉州的影响力不小。中平六年,韩遂、马腾起兵叛乱,曾经挟持阎忠为谋主,阎忠因此忧愤而死。”
“原来是位义士。他和贾诩有关系吗?”
“有啊,就是他,说贾诩有良平之谋。”
“将军是想请贾诩为谋主吗?”
曹操摸摸鼻子,打量了荀攸好一会儿,试探道:“公达和伯求先生是至交,我就不和你客套了。长安的情况你也看到了,名士很多,勇士也很多,但文武殊途,名士看不起武人,连立下大功的温侯都屡受人白眼,更别说我了。我知道公达胜贾诩百倍,如果有公达相助,长安可守。只是公达出身颍川名门,与我交往只怕会玷污了公达门楣,被陈元方耻笑,故只得退而求其次,欲得贾诩,内增谋主,外弱西凉。”
荀攸笑了。“多谢将军厚爱。只是伯求先生体弱思乡,我要送他回南阳,顺便看看孙策是何等样人。一路艰险,生死难料,不敢承诺将军。如果还有机会回长安,再为将军谋划不迟。至于贾诩,的确是个人才,将军若有机会招揽他,千万不要放弃。”
曹操连连点头。荀攸虽然没有现在就答应他,总算没有一句话回死,这已经让他很满意了。
荀攸站起身来,又道:“还有一件事,想提醒将军,请将军斟酌。”
“请公达指教。”
“张文远是难得的将才,将军不可以匹夫视之。”
曹操大喜。“我也正有此意,只是碍于温侯,未敢与他多接触。多谢公达提醒,我会留心。”
他将荀攸送出大营,依依惜别。
荀攸赶回何颙家,收拾行装,离开长安,赶奔南阳。
……
朗陵,孙策与周瑜再次见面。
两个月不见,周瑜容光焕发,精神抖擞,连眼睛都比以前亮了几分,英气逼人。随孙策而来的蔡邕一看就欢喜得不得了,拉着周瑜就不撒手,搞得孙策很没面子。
“我说蔡先生,你再这样,我不给你拉赞助啦。”
“你不我拉赞助,我就饿死了?”蔡邕很得意,抚着胡须,晃着脑袋。“我虽然没什么故吏,却有门生无数,我在襄阳设讲堂,我女儿在南阳开讲,用不了几年,你麾下的文臣有一半会是我们父女的学生。我要著史,他们还能不支持点笔墨钱?”
“好啊,怪不得你答应得那么爽快,原来你早有打算啊。”孙策指指蔡邕,笑道:“蔡先生,君子可欺之以方,你不再是君子了。”
蔡邕抚须大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这也是托将军之福啊。”
众人笑成一团,气氛热烈,轻松愉快。
笑了一阵,孙策挥挥手。“蔡先生,为了能让你早日在襄阳安居,我要和公瑾商量一下战事。你先休着,等我们说完了,再把你女婿还你。”
蔡邕分得清轻重,也知道自己不通军事,在这里也未必听得懂,不如找地方自在去。孙策拉着周瑜进了大帐,见庞统不在,却多了一个年轻人,便看了孙策一眼。不等孙策说话,郭嘉起身赶到周瑜面前,未语先笑。
“不用说,这位肯定是孙将军常常提起的周瑜周公瑾了。在下颍川郭嘉,蒙将军错爱,忝任军祭酒。”
周瑜很是意外。祭酒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军祭酒更是如此,这绝对是心腹才能担当的重任。孙策和郭嘉才认识多久,居然就担任了军祭酒?难道就因为他是颍川人?他看看孙策,想从孙策的眼神中看出一些端倪。孙策还没说话,郭嘉却一眼看出了周瑜的疑惑,却不说话,只是客气的请周瑜入座。
孙策看在眼里,心知肚明。他揽着周瑜的肩膀,将他按在座位上,搓搓手。“奉孝,公瑾是我的好兄弟,若说你是我的腹心,他就是我的后背,不用客气,将你的轻豫重荆方略说与公瑾听听,好定大计。”
郭嘉虽然觉得孙策对周瑜的信任逾于常理,不过他对周瑜印象也不错,相信孙策看人的眼光,当下将他为孙策谋划的争霸方略说了一遍。没等他说完,周瑜的眼神就变了,向孙策拱手道贺。
“将军得此智囊,大计已定矣,夫复何言。”
第321章 高处不胜寒
关于如何争霸天下,孙策和周瑜早有默契,也有比较明确的战略方向,这是两人合作的基础。若非如此,周瑜绝不肯成为袁术的部下。
郭嘉的轻豫重荆方略和他们的计划暗合,而且更实在。孙策、周瑜之前对要不要争豫州、如何争豫州是有犹豫的。想争,实力不足,不争,又怕失了先机。现在听了郭嘉的分析,他们知道就算豫州失了也不等没有机会,心中大定,放下了患得患失的心理负担。
周瑜明白了郭嘉对孙策的意义,郭嘉也明白了周瑜对孙策的意义,一个是心腹,一个是可以依靠的后背,虽有侧重不同,但战略目标一致,立刻有知音之感。三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敞开心扉,指点江山,畅谈未来,俨然以天下为已任。
当务之急,是先平定江夏、南郡,进而控制整个荆州。
郭嘉摊开地图,解说方略。
自从去年年底袁术去世,到现在已经有三个月,刘勋作为袁术旧部,既没有奔丧,也没有送葬,有异志已经是再明白不过的事情。如果不及时讨伐,江夏、南郡就会脱离控制。考虑到孙策曾经对蒯家大开杀戒,南郡豪强很可能会倒向刘勋,到时候襄阳就会成为前线,孙策能控制的仅有南阳一郡。
但是,要取江夏,从汝南发起攻击是不现实的。汝南和江夏之间隔着青山、罗山、浮光山等一系列山脉,险峻难行,只有三关可通,即大隧关、冥阨关和武阳关,这是淮水和江汉的分水岭,也是中原与南方的分界岭。这三关在江夏境内,掌握在刘勋手中,要从这里经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就算强攻夺取三关,接下还有四百多里路要走。这四百里大多是山路,还有水泽,却没有一个县城,人口稀少,补给是个大问题,等到了西陵城下,人困马乏,对作战极为不利。
因此,这条路不可选,必须另想办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