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七零年代一家都是大佬 > 《七零年代一家都是大佬》TXT全集下载_12

《七零年代一家都是大佬》TXT全集下载_12(1/2)

目录

第34章 决定去京城

林卫国一直在跑“木头”的事儿, 他已经确认“木头”是沉香,并且找到了潜在客户。在谨慎带了三个人来家里看过之后,其中一人开的价格最高, 一千五百元。

这可是一笔巨款, 按现在双龙生产队的分红,一个男劳动力十五年才能挣这么多钱。

林卫国还是有些犹豫, 这块沉香该卖多少钱他心里没底,生怕卖便宜了。他跟林得山还有林瑶商量, 林瑶坚决主张给卖了, 现在有买主还给这么多钱,那就赶紧卖了, 他们家现在需要钱。

最终沉香以一千五百元的价格卖掉了。

将手头的钱统计了一下,一共是两千四百多。这可是一笔巨款, 双龙生产大队有军人、职工的家庭条件好些,但也没有多有钱的家庭, 现在她家已经算是隐形的富裕户了。

这么多钱差不多够去北京看病,她决定跟家里人提出这件事。

吃过晚饭, 林瑶把付大花和林永旺叫进林得山的屋里,又叫来了大哥、大姐、二哥, 就连在煤油灯下看书的铁蛋也感受到了家里有大事要商议的气氛。

林瑶请两位老人坐下, 清了清嗓子说:“爷、奶、爸、妈,我想让我爸去京城治腿, 咱们小县城医疗水平毕竟有限。”

“京城?”付大花惊了,她的观念里完全没有去京城治病的想法。就连后世,小县城的人还不是主要依靠县医院。

“那得花多少钱?咱们可是一点余钱都没有。”老太太总能抓到最关键问题,说完还叹了口气。林瑶和大哥一起赚了不少钱的事情付大花还不知道。她知道做罐头卖的事情但具体卖了多少卖了多少钱也不知道。

林永旺吧嗒吧嗒抽着旱烟,听付大花说着频频摇头。

就连经常听林瑶说要攒钱给爸爸治腿的林得山两口子听了也是非常震惊。

以前只觉得她是小孩子随便说说, 没想到她提出这样的建议。

唯一镇定的人是林卫国,就连林环和林卫军听到也是这个表情: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接下来林瑶就用不大的声音说了她手头的资金情况。林得山、苗玉兰、林卫国事先已经了解,比较镇定,但他们还是不由自主挺直了腰板,这么一大笔钱,要是说出去不得让人嫉妒死,不过他们是不会说的。

林环和林卫军完全想不到家里有这么多钱,直接脸上放光了。就连铁蛋也在一旁听着,两千多应该很多吧,要不家里人不会这么高兴。

付大花满脸不可置信:“福七,你说,多少?”

林永旺满脸褶子都抻开了,拿着烟袋锅子的手不住的抖。

林瑶把资金来源又重复了一遍,付大花直接哭了。她用袖子抹着眼睛:“怎么会这么多,怎么会这么多。”边说边抱着林瑶的小身板哭。

林瑶算是明白了,这个奶奶算是外强中干,外表强悍,其实很脆弱,大概是遭受的打击太多的缘故。

等付大花情绪宣泄差不多了,林瑶迅速分析去京城看病的可行性。

“我和妈陪我爸去,咱们这里离京城不算太远,我跟人打听过,去省城的汽车票六毛钱,火车票四块二。三人一天吃饭省着吃都可能要一块多,住宿需要旅店介绍处给分配住处,可能要四块多,按六块算。”

“如果京城的医院不能治的话估计十几天就回来了,我算一下话费不算医药费也就一百出头。”

“能治的话,估计需要做手术,两个月也就能回来,吃住车票不到四百块。医药费两千块应该也够了。”

这话一说完,屋里的人都沉默了,他们在默默消化理解林瑶的话,一方面每天的吃住费用高的吓人,另外一方面他们不知道林瑶从哪里打听的价格,又是如何把账算这么清楚的。

林瑶给足了大家思考的时间,等着家人考虑清楚。

林卫国第一个开口:“我支持爸去京城看病,只是你不能去,我、妈跟爸一起去。”

他看了看林瑶的细胳膊细腿:“大哥相信你跑前跑后没问题,但是爸需要有人背,妈一个人弄不了,我去的话总要安全一些,你总归是个孩子,你和妈带着爸我不放心。”

林瑶本来想着苗玉兰力气不小,林得山又很瘦,由她背着林得山,但想到安全问题,确实林卫国更合适。而且林卫国头脑灵活,为人处事比她更圆滑,是比她更合适的人选。

付大花脑子一团乱,林瑶说了那么多数字把她绕蒙了,她什么决定都做不了,又抹上眼泪了:“我也想大儿子能走路,左近的木工手艺都不如他,他却只能在家编筐。”

林得山低下了头,他很愧疚给家里人添了这么多麻烦,最想站起来的人是他,可他怕去京城折腾一趟,钱没了,腿也治不了。

他其实是不抱什么希望的,但是看到闺女那满是期待的亮闪闪的眼神,他想配合闺女尝试。

多好的小闺女啊,一直想攒钱给他治病。这阵子老林家运气也不错,弄到了这么多好东西,是不是开始转运了,那说不定他的腿也能治好呢?

苗玉兰脸上带着坚定的表情,对着二老说:“爸,妈,就听福七的,反正咱们手头有钱,就试一下吧。治不好也花不了多少钱,说不定治好了呢!”

这个从来没出过远门去县城都没几次的农村妇女说出这样的话需要极大的勇气。她小闺女这么努力的攒钱,她也不能拖后腿。

听苗玉兰这样说,林得山感激地望着她,点了点头。多好的媳妇啊,悉心照顾他,从来没嫌弃过他。

付大花完全不能思考,眼睛红红的,嗓子也哑了,只顾搂着林瑶说:“我大孙女真能挣钱,我大孙女这么乖又机灵,说我大孙女不好的人都该遭雷劈。”林永旺本来就做不了啥决定,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林瑶也松了一口气,家庭会议散会之前她一再叮嘱大家千万不要把去京城治病的事情说出去,她连说辞都想好了:“就说去姑奶奶家盖房子,去给姑奶奶家帮忙了。”

全家要统一口径,去京城一趟万一治不了,白白遭人编排,生产队的人不知道说出啥难听的话呢。

她点名:“二哥,你千万不要说出去,任何人都不能说。”绝对要防着顾翠翠。

林卫军敬了个礼:“是,我保证,林瑶同志。”

林瑶又说:“铁蛋,你能保密不?”

铁蛋:“姐,我不说。”

剩下的人她都信得过,绝对不会说出去。

林卫军:为啥就点我和铁蛋啊?

决定好了去京城治病第一件事就是去开介绍信和请假,这样的事情家里人都不愿意做,这个重担就落到了林瑶身上。

林瑶拍着胸脯:“保证完成任务。”说完迈着小腿跑了。

到了大队部,说明来意,陈爱民眉心攒成一个疙瘩。他就知道老林家大人都脸皮薄,派个小孩儿来。

一边磨磨蹭蹭的落笔,一边问:“这一去得几百吧,钱哪来?”

大队长啊,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两千多块我都怕不够。林瑶笑脸相迎:“借的,跟我姥姥,姑奶奶,表哥、表姐……”

陈爱民倒是没怀疑林瑶的话,以前老林家也是年底分了红还借的钱。

他叹了一口气:“我本来想找你们家人谈话,既然你们家人要去治病,我也就不去找了,你给他们带个话。你说你们家七口子,就你妈跟你二哥好好上工,你大姐本来干得挺好,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我跟你们说啊,日子不是这么过的,不好好上工年底分啥,你们家这借的几百块怎么还?超支太多的话我也没办法,全体社员都在盯着呢。”

教育了一大堆,林瑶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她知道,陈爱民是个好村官,对老林家也很照顾。

可最后一句话把她吓坏了。“等你们家人回来,都得好好上工。大秋的时候,社员忙不归来,福七你能上工去不?”

林瑶整个人都不好了,叫她也去上工?去山上采草药采蘑菇她不觉得苦,因为赚的钱多,让她掰棒子,收庄稼,最多能挣两个可怜的公分,她懒得干。

可她不能反驳,赶紧说:“能,能,我大秋也上工。”先把介绍信拿到手再说,到时候上不上工再说呗。

小心把介绍信拿在手里回了家,林瑶赶紧泡了一杯麦乳精压惊,香甜的液体流进胃口舒缓四肢百骸,她才感觉好了些。

因为去的是京城,生产队给开好介绍信,还需要去公社和县里盖章。林瑶和林环一起去,除了盖章还要采买东西。

林卫国负责买去省城的长途汽车票和火车票,出发时间视买到的车票时间定,尽量在五天之后,他们好做相关准备。

两姐妹穿着苗玉兰给她们新做的衣服,就是用那块从姥姥家带回来的布,本来林瑶没觉得那块布好看,粉色的上面有浅浅的方格子,等做好衣服往俩姐妹身上一穿,才觉出这布料的好来。

在这个缺少鲜亮色彩的年代,这粉色衣服往身上一穿走到哪里都惹眼。

还没走出生产队,就收获了很多羡慕的眼神。这不是林得山的俩闺女吗,真是女大十八变,有点认不出来了。

林环大辫子搭在肩膀上,走得那叫一个快。林瑶赶住拉住林环的手,让她走慢一些,她姐姐是十里八村最好看的姑娘,那些大姑娘小媳妇都比不上她,她要让社员们都看到。

大嫂子大婶子都围过来又问又摸,俩姐妹挺胸抬头的,脸上带着得体的笑跟众人应和。

这些女社员突然发现原来林环长得那么俊俏,她本来就符合当下审美,人不像以前那么含胸驼背的,脸上带着生动的神采,竟跟换了一个人似的。有人就想自己是不是有儿子侄子外甥的可以介绍对象,再一想吧,就老林家这衰运,谁愿意娶他家的姑娘,还是省省吧。

热情只是表面的,这些农妇对姐妹俩始终带着疏远感。林瑶轻易就能看出她们在想什么,她心想,现在你们对我姐姐不理不睬,以后你们对她都高攀不起。你们会后悔,错过了这么好的姑娘。

第35章 有钱又有貌

去公社开了介绍信, 两人马不停蹄地往县城赶,到了县城,先是去找老黑, 把他手里的全国粮票都买了, 还买了一些副食票、布票,接着两人到了百货大楼。

说是百货大楼, 只是不高的二层小楼罢了,跟周围的平房比起来也算是鹤立鸡群。

林瑶决定给父母和大哥一人买两套衣服, 毕竟要去京城, 那里的人不知道友好不友好,穿补丁摞补丁的衣服, 怕遭人白眼。

百货大楼的衣服样式并不多,颜色也很单调, 价格也不便宜,一件看着不起眼的衣服也要十几元。

因为她们两个长得俊俏穿得也好看, 售货员拉着她俩特别热情,一直介绍来介绍去。衣服觉得贵, 林瑶又去看鞋,她一眼看上的男士皮鞋竟然十八块, 而且很一般。

林瑶赶紧捂住小口袋, 她拿了一百块出来,买票的钱不算, 买其它东西预算只有五十元。为了多留点治病钱,其它的钱都得省着花。

两人一无所获,从百货大楼出来,直奔供销社。林瑶以前没留意过供销社的布料,这一看才发现, 布料颜色单调到只有黑、灰、蓝,军绿色也算是其中的亮色了。

原来她经常穿的碎花上衣,这种布竟然也不好买,不知道家里人从哪里弄来的。

土布四毛,的确良布八毛,林瑶其实很想买的确良布。她了解过,成年人一件上衣和裤子差不多都得用八尺布,合起来十六尺,做身的确良布料的衣服要十二块八。六身衣服就是七十六块八。

这样一算账,林瑶才觉得其实在这个年代钱也不禁花。

平时眼高于顶的供销社售货员比百货大楼里的还要热情,姐妹俩充分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她们凑到一起,问姐妹俩布料在哪里买的,听说布料是京城的亲戚送的,纷纷啧舌,说还是大城市时髦,她们供销社从来没有这么好看的布,甚至还有售货员问姐姐找了婆家没有。

见林瑶看那些布料,售货员很热情地给她介绍:“这军绿色布料卖的可好了,你要是明天来,肯定就没了。”

又不是军人,林瑶觉得穿一身军绿色很奇怪,但是这是当下最流行的颜色。还在跟林环商量,身边的人说:“同志,麻烦给我八尺军绿色的布。”

那服务员跟没听见似的,满脸笑意问林瑶:“小同志,想好了没有?”

林瑶当即立断:“军绿色的土布,给我四十八尺。蓝色的土布,也给我四十八尺。”

服务员又啧舌了,姐妹俩长得好看,穿得好看,买东西也豪气,这么多布加起来得小四十块呢。她们当即拿着沉重的大尺子量布,那军绿色的布量完四十八尺,就剩两尺了,刚才想买布的人满脸失望,林瑶却有抢购到了心仪物品的侥幸。

她赶紧跟跟售货员说剩下的两尺她也要了,跟做衣服剩下的布一起可以做挎包和铁蛋的书包,背在身上最时髦。

数钱的时候售货员都酸了,两个姑娘长得好衣服好看还有钱。她们每天见各种各样的顾客,一次买这么多布的人真不多。四十块比收入高的工人的月工资都多。

她们那里知道,付钱的时候林瑶的小心肝都发颤了,钱这么不禁花,也不知道这两千多块钱去京城治病够不够。

买布花了三十九块二,两人又买了三双鞋底准备做鞋用,牙膏牙刷,十斤白面,钱也花得差不多了。

两人抱着东西往回走,路上遇到陈爱民了,老远就喊:“福七、林环,是往回走不,车上还有位置,上车吧。”

拖拉机突突突地在两人身边停下了。林瑶看了一眼车斗里坐着的人,有男有女,衣着、气质明显跟社员们不同,她扬起笑脸问:“爱民叔,你这是接知青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