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安[红楼]》TXT全集下载_1(2/2)
事到如今,反倒在她面前演了一出戏,把这事推来推去,恨不得揪出一个人来,一股脑把事情全扣到他身上。
从前无心去看的笑话,如今倒是全都看了个明白,这贾府上下,可真是好戏连台,一出比一出精彩。
贾老太太扫一眼全场,看向黛玉:“林丫头,你到我身边来。”
正专心琢磨厅上众人表情的黛玉乍一听得这话,先是一愣,随后才点头起身走至贾老太太身边。
贾老太太拉过黛玉的手,一脸慈爱,如同黛玉第一回到贾府时一样,可惜黛玉早不是当初的模样,瞧见这样的神情,心中掀起的波澜不过像是一颗碎石子扔进汪洋大海一般,渐起了一点水花。
“外祖母。”乖巧的喊了一声,黛玉低眉顺眼的站在贾老夫人身边。
“自从你病了,这身子拖至今日也算是稳定了许多,我一瞧见你这样,便像是瞧见了你母亲,唉,你像极了你母亲。”贾老太太重重叹了一声:“你若不愿,那便回了那家人,不过是我去道个歉的事,人家想必也会卖我这张老脸一个面子。”
回了那家人?
黛玉仔细琢磨着这句话,倒是听出了一些从刚才争执中不曾提到的事。
这门亲事是早先定下的?谁定的?
她早无父母在世,到贾家已有快十年的时间,怎么就莫名的多了一门亲事在身上,怕是连她过世的父母都要惊讶,何时给自家女儿定了一门亲事。
“母亲,这事已定下,李家父母已经携着长子夫妻前来,就快到了家里,人家不远千里而来,便是为了林丫头,你这当场把人回了,岂不是——”
王夫人的话还未说话,便让贾政一眼给制住,只好看了看对面坐着的薛姨妈母女,不禁摇了摇头。
贾政看一眼贾老太太,又看了一眼黛玉,叹了一声道:“母亲,李家的人快到了,还未过礼,过妻书,那便还有回旋余地,留他们在府上多待两日,让黛玉好好想想,也容我们看看这家人如何。”
“林丫头你如何想?你要是不愿——”
黛玉抬眼看向贾政,一时分辨不清这位舅舅是想帮他还是在拖延时间。
幼时她也曾对这位舅舅有过亲近,因为贾政的确是与旁人不同,与贾府里的人都不一样,除却行事太过苛责、迂腐外,竟是也有几分文人、儒雅的气度。
可终究,这里是贾府,贾政并非当家作主之人。
贾政为官平庸,在家中自然不愿与女眷多打交道,恪守规矩,又以孝道为先,凡事都依着贾老太太。
不由想起昨日和紫鹃说的话,想要再赌一回。
既是赌,那不妨就豁出去了,总好过在贾府里继续挣扎,赢也好输也罢,那也不能走上前世的老路。
朝着贾政微微点头一笑,眼神坚定又果断,笑看着贾老太太,不顾厅上众人关注的目光,轻声道:“从前在爹娘身边时,他们总说,人这一生要信守承诺,我既是他们的女儿,自该同他们一样。”
前世贾宝玉说过的话,不曾兑现,但她对他不曾食言,流尽了一世的泪,如今,是该了断了。
厅上有人倒吸一口气,险些从椅子上站起来,却被身边的人强行按住。有人露出满意的笑容,与旁人会心一笑,也有如贾政一般,楞在原地的。
黛玉却毫不介意反应不一的众人,继续道:“外祖母,黛玉得你和舅舅、舅母还有各位姐妹兄长照顾多年,已是幸运,再说,如今是去往扬州,再归故里,拜祭父母也方便许多。”
贾老夫人闻言,半晌只是叹了一声。
“紫鹃,扶姑娘回去休息。”
紫鹃连忙应声上前,扶着黛玉往外去,两人经过王熙凤身边时,却见细声说着悄悄话的贾琏夫妻同时抬头,朝着他们一笑。
走出正厅,往大观园去的路上,黛玉面露疲惫,惹得紫鹃一阵心疼。
“好姑娘,你何必——”
“父亲曾任扬州巡盐御史,又病故在那处,即便归葬姑苏,入了宗祠,那里终究是我的家。”
姑苏林家在黛玉的记忆里只占了一小块地方,反倒是扬州的林府有些记忆,幼时母亲抱着她在院中玩耍,从衙门回来的父亲把她高举起来……
何况那处漫天都是江南的秀丽景致,便只是换个地方住也能瞧见别样的景色,总要换一片天看看的。
朝紫鹃一笑:“昨日你才答应我,听我的,怎么今儿就反悔了,你这般,我出嫁时,如何同老太太说,把你给要了。”
“我自是要跟着姑娘你去的,你去哪里,我便去哪里,这贾府,离了潇湘馆,哪里还有我的去处。”紫鹃一听急了:“老太太肯定会让我跟着你去的。”
黛玉正要开口说话,忽地听到后面传来脚步声,不由转身看去,在心里无奈的叹了一声,拍了一下紫鹃的手背,示意她不用担心。
李纨先走上前来,面有急色,似有许多话要和黛玉说,可见着黛玉时,又不知从何说起。
在贾府多年,她哪里能不知道,贾老太太那句话的意思,怎么可能真回绝了,只不过是在逼着黛玉做决定,把难题交给了黛玉。
上前拉着黛玉的手,心疼道:“你真就这么应了?万一那李家公子是个不可靠的,你往后——”
“颦儿,你这是何苦。”
“可不是,林姐姐,你——”
李纨、宝钗和探春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弄得黛玉哭笑不得,她这门亲事,反正如何都回绝不了,倒不如她自己做得漂亮些,也不至于让贾府里的人看了笑话。
扬州知府,虽不是京城,却也是一方父母官了。
黛玉等三人说完后才开口道:“我知你们的心意,不过,这些年住在这里已经是外祖母和舅舅念在我父母不在,又年幼,才百般照顾,可如今,我已长大,再留在府上,怕免不得非议。”
言外之意是说她到底不姓贾,与贾府众人只是因着母亲贾敏的关系才会有了牵扯,如今年纪大了,不适合再留在贾家。
从前的情分,一句话,撇了干净。
如同三年前醒来后,与贾宝玉再无半点亲昵的往来,一夕间,亲自做了决断,即使,她比谁都明白,情根深种难以自拔的滋味。
可不断,她不过是踏上重蹈覆辙的老路,她已无力再去纠缠,只愿平安度过一世。
“你当真这么想的?”
“恩。”黛玉双眸明亮,不见半点躲避,坦坦荡荡的看着三人:“你们先回了吧,既是要走,我还得将潇湘馆的事安顿好,怕是陪不了你们。”
话已至此,其余三人也说不得什么,只能点头目送黛玉离开。
贾府如何忙着招待远来的客人,黛玉已是懒得过问,跟前只有雪雁和紫鹃陪着说完,三个人凑一块将潇湘馆这些年来的东西一一清点。
脑袋挤在一块,黛玉瞧见雪雁和紫鹃嬉闹,心踏实了不少。
其实去李家也不曾有什么担心,雪雁和紫鹃在身边陪着,也挺好。
“二爷、二爷!你不能进去,姑娘正休息,你、你可别往你去了!”
正盘算着去了扬州后要如何安排才能让日子好过些,还不及多想,便听得王妈妈的声音传来,黛玉坐直身子朝门口看去,颇为无奈。
原是贾宝玉下学了,看来,是听闻了李家的事。
“宝二爷!”紫鹃迎上前,正要拦住贾宝玉,却被贾宝玉往边上一推,面色一变,连忙朝雪雁使眼色。
贾宝玉是个任性的人,从小众星捧月,如今听得这事,指不定发什么病,要是又痴狂起来,那遭罪的还是黛玉。
谁知雪雁刚要挡在黛玉面前就被黛玉拉住,黛玉从椅子上起身,看着愣住的贾宝玉:“我知你有话要问我,今儿天气好,你同我去外边走走?”
“好!”贾宝玉答应后便拉着黛玉往外走,面上怒气未消,不多时已经走出潇湘馆不见人影。
紫鹃和雪雁对视一眼,轻叹一声——这可如何是好?
王妈妈瞧着两人,有些着急:“李家的人到了,老爷正陪着在逛园子,可别瞧见了姑娘和二爷,你们、你们赶紧跟去!”
“什么!李家的人在游园?”
大观园里早习惯了贾宝玉自由出入,既是贾政提醒过,王夫人也抄检过一回,可贾宝玉仗着贾老太太宠溺,何时有过避讳。
但荣国府外的人可不一样,未出阁的女子同男子这般亲近往来,说出去,怕是要平白的受了委屈。
紫鹃自幼在贾老太太身边伺候,自是眼观鼻观心,哪里能不知道这些事,听得王妈妈的话,急得追了出去。
“这地方也真够大,转个身多待了会儿便寻不到人了。”
面生的男人站在石径上,自言自语的嘀咕着。
打量了一眼荷塘里的荷花,笑着左右看看,未见到有丫鬟小厮经过,转身一看,正好那一地的花叶铺开来,挡住了松软的泥土,不由打了个哈□□脆坐在树下。
倚着树,刚闭眼打算歇会儿的人,还未入梦就听得一阵争执,不由好奇睁开眼看去。
“你当真这般想?你连我也不管了吗?你——你怎能答应,你明知我待你不一样,若是祖母和母亲逼你的,我同她们说去!”
“宝玉,不曾有人逼我做任何事,你若去说了,那才是逼我。”
“你该喜欢的人是我才对,你与我多年相交,那些、那些日子不作数了?你是不是还在生气?气我同宝姐姐一块玩?只要你应我一声,那往后我便不与她往来了——”
贾宝玉记得伸手去拉黛玉,谁知黛玉往后退让,还不待他再有动作,旁边传来声响,打断了他的动作。
“阿嚏——!”
黛玉面色瞬间一白,浑身僵硬着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前世的记忆涌现,那些闲言碎语又在耳边回响。
“抱歉,无意偷听二位说话,只是这园子太大,和家里人走散了,要是不打扰的话,能否请二位和我说一下出园的路。”
黛玉闻声回过神来,往后退一步,匆匆瞥了一眼男人后心里悄悄松了口气,不是贾府的人便好,不过,这般面生,难道是刚来的?
贾宝玉似乎还未从惊讶里回过神,没有搭理男人。
黛玉只好道:“你沿着这条路直走,便能出园了。”
“多谢姑娘指路。”
男人见黛玉又低下头,点头一笑,走了两步回头看向呆呆站着的贾宝玉,微挑起眉梢:“我瞧这位姑娘不愿与你多言,公子还是莫要为难一个姑娘了。”
黛玉讶然抬头,却只见一抹青衫隐入石径尽头,眨眼便不见了身影。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大家支持~不会断更的!
出门记得戴口罩啊~
☆、第三章
荣国府是何等门第,寻常招待一个从乡下来的刘姥姥都要用上金银玉器,如今宫里有位贵妃娘娘做靠山,更是享尽荣华。
招待李家时,尽显富贵奢侈,别说金银玉器,连桌上的菜都照着宫宴来办,一顿饭,倒也宾主尽欢。
宴请散后,贾老太太携着贾政、贾赦夫妻陪着李家在园中赏月,闲话家常,倒真有了几分亲家的熟稔。
“听闻二公子自幼习武,练就一身好武艺,当真是少年意气,不像我们家的宝玉,平日让我们惯坏了。”贾老太太笑着看一眼李家的长子和随行护卫:“亲家好福气,两个儿子都有出息。”
李重闻言摆摆手,笑着道:“宝哥儿是个聪明的,假以时日,必成大器,我这两个儿子,可比不得贵府上的公子,念书毫无天分,只能弃笔从戎罢了。”
李重为官数年,担任扬州知府也有五年余,尽管不曾出错,但也不曾有功,五年来,兢兢业业,倒也让一方百姓安居乐业。
长子李西京是个老实听话的,成亲前也曾参加科举,奈何念书毫无天分,只得作罢,幸得学了几年的武艺,在扬州外的金水镇做了个捕头,也算得了一份差事做。
如今李西京妻儿作伴,常年住在金水镇,一月回扬州也不过三四回,但胜在为人厚道、方正,再过些年,调回扬州,也多些时间陪伴父母。
偏偏比李西京小了四岁的次子生来就是讨债的,让李重和夫人阮氏头疼不已,自打能走会跑起,每月上李府讨公道的人越发的多,甚至一月里有十多家登门。
扬州街头还流传一句话,生儿若作李长安,金山银山都败光。
要说李长安做了什么丧尽天良、十恶不赦的坏事,那李重倒是好办,大不了大义灭亲扭送衙门处置,可李长安做的事,衙门可不管。
今儿隔壁的柿子少了几个,明儿对街的家禽淹死了两只,你说,这要挨板子重了些,不挨板子又不长记性。
阮氏偏生疼惜在膝下的李长安,处处护短,李重无奈,只得罚禁闭,祠堂里的蒲团都让李长安跪坏了好些个。
“亲家这就是谦虚了,只是不知二公子是何事缠身,竟是无暇抽身来这一趟,原本还想多招待你们住几日。”贾政打量一眼李西京夫妻,又看了看那个站在远处的李家护院,总觉得不对劲。
李重闻言愣了下,和阮氏对视一眼,轻咳了一声才道:“那孩子不曾随我们到京城来探亲,探亲路上,是——”
“路上遇着几个好友,便和他们一道去了,怕是有什么急事,过阵子自行回扬州去。”阮氏面上有难色,抬眼看了看王夫人,瞥见王夫人并未留心他们的话,稍有诧异。
向着王夫人视线方向看去,瞧见了坐在那儿的薛姨妈,心里暗暗有了猜测,不过,这荣国府的事,还轮不到他们去管。
越是富贵的地方,越是不易看透。
“看来二公子是个交友甚广的豁达之人,亲家倒不必担心,二公子年纪尚小,功名利禄不急于一时。”贾老太太笑着点点头,随后道:“这成亲的日子,不知亲家选的什么时候?”
正走神的贾宝玉听得这句话,一下要直起身,身边的薛宝钗和王熙凤连忙把人拽住,惊得贾琏都伸手把他往后拽。
要真让贾宝玉开口还了得,早知道还不如把人关在怡红院里,那样还省事些。
“宝哥儿,你可别添乱,当心吃一顿板子。”王熙凤朝薛宝钗使了一个眼色,随后悄悄起身走到王夫人身边低语了几句,见王夫人点头,这才转身回到座位旁。
轻轻踹了一下贾琏的小腿:“走,宝玉身子不舒服,我们送他回去,袭人丫头,来搭把手。”
薛宝钗一惊,抬眼朝那边正商量婚期的几人看去,见无人留意这边,只有那远处站在树下的护院朝这边扫了一眼,惊讶之余正要仔细看,对方已经挪开视线,似乎是无意的。
贾宝玉面有不忿,朝那边看了眼,心里难受得不行。
原先他以为黛玉只是和以往一样,和他闹着玩,心里别扭,不当回事,可谁知薛宝琴来了,他有心和薛家姐妹一块玩,尤其是贾老太太对薛宝琴也极为宠溺,更是一拍即合。
如今,他才知道,他那林妹妹是真不愿意和他一块玩了,是真要走了。
“凤姐,林妹妹真要嫁去扬州?”贾宝玉忽地拽住王熙凤,一双眼直直盯着她:“林妹妹不是——”
“宝玉,你莫要胡言,李家的人可还在这,你要说错一句话,可是要把林丫头害死的,你要真为了她好,便当从前的事都不曾有过,让她安安心心的从家里嫁出去。”王熙凤是极为精明的人。
贾琏的那些事她早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又得了巧姐这么一个乖巧的孩子在身边,只想求母女能得一世太平日子。